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科客点评:有钱就是任性。看看互联网三巨头怎么砸钱砸出一片天地。干货文章,篇幅很长,阅读需谨慎。

      在过去的2014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依然精彩纷呈。而继2013年,BAT在各细分领域的收购热潮,2014年三巨头同样根本停不下来,圈钱圈地圈人气,BAT的2014年继续上演着玩命收购。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买、买、买,应该是2014年网络世界的标志性动作,不光是民众在网购中疯狂扫货,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收购潮更是汹涌,一桩接着一桩,从年初到年末,根本不停歇,业内惊呼“有钱就当购物狂”。在福布斯发布的2014中国富豪榜显示,马云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分列第二、三位,互联网三巨头包揽榜单三甲。“烧钱抢市场”还真是有钱人的游戏,如果不是有钱,怎可能如此任性?热闹的是,各方都“不差钱”。任性的BAT在2014年可谓全面开战,为了在彼此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这三家公司大举收购几乎一切东西,从应用商店、到旅游网站、虚拟打车服务,让人眼花缭乱。

       阿里建无边界生态圈

       2014年因为阿里巴巴要上市,不管是为了撑起200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为了大阿里的“无边界生态圈”,马云这一年完全是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另一方面根据马云之前的设想,阿里业务将围绕电商、大数据和金融信息来展开,目前马云帝国的庞大版图囊括电商平台、O2O生活服务、社交平台、娱乐视频、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旅游、物流等八大领域,这是马云在构建自己的从线上到线下的商业闭合回路。

      去年4月份,马云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豪掷近百亿元收购恒生电子、华数传媒两家A股上市公司。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跨界投资:以53.7亿港元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向恒大支付12亿元,购买恒大足球俱乐部50%的股权,交易额总计超过百亿元;还有优酷土豆、阿里影业、UC优视、新浪微博和高德等等投资,一个上半年就花了超过500亿元。除了大手笔运作,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阿里投资入股了包括LBE安全大师、声盟、Quixey、陶陶搜、友盟、墨迹天气等公司。而在电子商务方面,360Shop淘店通、fanatics、shoprunner也都名列阿里的扫货清单上。

       腾讯收购步伐不停歇

       阿里巴巴快马加鞭忙收购,腾讯也不甘落后。2月份,腾讯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将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大众点评将保持独立运营。3月份,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占京东上市前在外流通普通股的15%,并可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的股权;6月份,58同城联合腾讯控股公司发布公告,腾讯将以7.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

      百度投资稍显保守

      百度的投资稍微保守,但是在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的收购91之后,在去年年初就放出了投资并购的第一弹,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百度将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此外,百度还投资了打车软件Uber、携程旅行网和猎豹移动等,并追加了对于视频网站爱奇艺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总计有94家公司与“BAT”发生资本关系,涉及资金达到150亿美元到180亿美元之间。其中,百度动用了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收购或投资了15家公司,阿里动用了60亿美元到7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36家公司,腾讯动用了70亿美元到8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44家公司。(其中,华谊兄弟和万达电商分别有着腾讯/阿里、腾讯/百度的共同投资背景)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在最受“BAT”青睐的领域排行里,O2O(14家公司)当仁不让的名列榜首,这意味着从线上到线下的产业变革仍在继续,未来,无论传统产业是抗拒还是接受,它们都将前仆后继的被卷入这场燎原之火里。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游戏(11家公司)位居次席,但这个领域的交易基本上都由腾讯完成——11家游戏公司里里有8家都是被腾讯看上——相比百度和阿里相对直接的商业模式,腾讯的营收变现必须经过从社交到游戏的转化,这也使它不得不竭力维持在游戏研发、代理和运营等方面的品质和占有率。

       文化娱乐(10家)和技术服务(10家)并列第三,这恰好是一文一理的两个纯粹领域,看上去,“BAT”既有兴趣参与流行文化和内容消费,也不忘持续强化自己身为科技企业的立足之本,这种充满居安思危色彩的布局,正是“BAT”难被轻易颠覆的护城河战略。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BAT”在2014年的投资或收购行为并不局限于国内,北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创业型公司也得到了它们的财力支持。其中,美国是“BAT”最为看重的市场,总计有15家美国公司被打上了“BAT”的烙印。有投资者表示,海外市场由于没有政府干扰,商业逻辑清晰,所以对于从血海里竞争得胜的中国巨头而言,投资的保障率反而更高。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在投资阶段的选择上,“BAT”相对均匀的习惯于在A、B、C轮进入,同时,对于已上市公司的入股,也成为“BAT”试图切入对象行业的一种技巧。我们也将关于“BAT”2014年度的投资或收购行为的详细列表,附在下面: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2014年BAT收购总览!豪洒近180亿美元

       纵观以上三巨头的各项布局,其实不难发现,BAT三巨头的投资策略基本上基于以下五点:

      1、吃掉“老二”,形成行业垄断

      这点相信大家都有理解和认识,这类并购案例不仅仅限于互联网行业。比如老大把老二吃掉,在行业里形成绝对领先的优势,或者是老二和老三联合起来,挑战老大的地位。

      具体到BAT三巨头当中,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比如在腾讯入股搜狗案中,soso划入搜狗当中,就属于这一类型。搜狗在并入soso之后,补强了其搜索业务,使其市场定位更加稳固。这条在视频行业表现最为明显。如行业老大优酷“吃掉”老二土豆,使得领先优势更加明显,而爱奇艺在吞下PPS之后,使得有实力挑战原来的老大优土。这类并购案例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希望通过并购之后,形成行业垄断优势。 

      2、投资新业务,押宝新市场

      这点理解起来应该也不难,巨头不可能所有业务都做,也不可能将每条业务线都做精。因此与其自己做,不如收购一家有潜力的企业,这样也不至于错失市场机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当中,不少新领域里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但有的领域巨头是陌生的,这个时候巨头就会发挥自己钱多的优势,投资一些新兴市场的初创企业,这样既起到布局作用,又能为未来业务增长埋下引子。

      这从BAT三巨头投资的案例当中都能找到对照。比如阿里投资恒大,以及收购文化中国等。这些业务跟之前的业务线完全不相干,同时也跟竞争对手的关系不大,但是在手头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出于寻找未来有更多的新的增长点,以及培育新业务线的需要,投资或收购一些新业务,推出一些新产品都是合情合理的。

      3、查漏补缺,对抗竞争对手

      在PC互联网时代,BAT原本各自为战,百度专注搜索领域;阿里专注电商领域,而腾讯专注在IM领域,但是随着三家的体量越来越大,在各自领域形成垄断优势之后,再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商业世界被解构重塑。

      BAT三家的的主营业务和收入结构虽然不同,但业务结构却越来越趋于一致。百度不再是仅仅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阿里也不再仅仅是一家电商公司,而腾讯也不在是社交公司,而成为了三家全业务覆盖的巨无霸互联网公司。

      在这种大背景下,为了在重要业务当中能够跟其他两家公司形成对抗,因此需要通过或投资来达到目的。比如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就属于这一类。地图业务作为一项互联网重要的基础业务线,在BAT三家当中,原来只有阿里巴巴没有涉足,而阿里巴巴通过对高德的收购,终于填补了在这一块业务上的空缺,去掉一块“心病”。

      同理,腾讯投资京东也属于这一种。电商作为互联网行业目前最重要的一个业务线,腾讯自然不甘心在这一领域没有建树,虽然有易迅、拍拍,但体量太小,不足以对抗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大鳄,而在腾讯投资京东,并把易迅、拍拍网打包送给京东之后,就使得腾讯在电商领域有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能够与阿里巴巴形成对抗。

      4、阻击竞争对手,谨防被弯道超车

      商场本来就是战场。在商战当中,除了卯足力气发展自身业务之外,还有谨防被竞争对手超越。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投资或并购来阻击竞争对手实现弯道超车。特别是在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巨头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

      比如阿里巴巴通过收购UC来达到阻击百度的目的。在这类收购案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两家巨头为收购一家企业收购会争的不可开交。我们都知道最初百度曾一度对UC有意,而阿里最终通过高价在收购UC当中获得了胜利,使得UC投入了阿里的怀抱。这使得阿里在移动搜索领域,有一个尖兵杀入到百度腹地。而在对竞争对手的阻击收购案当中,百度自然也不甘示弱,比如百度去年19亿美元大收购91,就是对竞争对手360在应用下载市场上的成功阻击。

      5、寻找平台流量变现的出口

       除了以上四点以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随着BAT三巨头的体量越来越大,其流量的导入和制造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使得流量的最大化变现也成为各大巨头的当务之急。

      比如腾讯的一系列收购投资案当中,投资大众点评网、投资京东,微信的流量入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被提及。我们也可以看到,腾讯在投资大众点评网和京东之后,在微信端很快便加入了大众点评网和京东的入口。同理,百度投资去哪儿,以及全资收购糯米网,同样是平台流量变现的一种方式。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厂商,拥有互联网上最佳的流量入口,投资和收购案中流量变现也是其主要诉求之一。

      纵观三巨头在近几年来的投资收购案例,基本都脱离不了以上这五大诉求,但这些诉求又不是互相独立的,在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当中,不仅仅是满足以上某一个诉求,而是同时满足了几个诉求。   

      而展望2014年之后的巨头投资收购策略,这五大诉求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经过近一两年的收购整合之后,三巨头在互联网行业内已经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特别在即将成为或已成为千亿美元市值的行业寡头之后,巨头们很可能都会放眼国际市场,对外展开扩张,之后巨头们的投资并购策略很可能转向国外。(艾媒网)

注: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版权持有者对所转载文章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收藏
分享到:
我要点评 0 条评论

最多可输入140个字

快讯

  1. 中兴通讯发布RoomPON 7.0新品,助力中国移动共建AI家居新生
  2. 五年实力质变!小米17系列重磅发布、推出汽车定制服务
  3. 中国电信精彩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4. 2025骁龙峰会·中国,高通携手生态伙伴发布“AI加速计划”
  5. ColorOS 16三大流畅黑科技,OPPO Find X9系列首发搭载
  6. 安吉尔首创黄金比矿物质饮水机,定义健康饮水新标准
  7.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升级发布“算力超市2.0”
  8. 从有面儿到全面,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重新定义折叠屏价值
  9. 联通AI激活“蓝色粮仓”,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
  10. 广汽昊铂首款智慧旗舰轿车A800成都车展首秀,深度携手华为

Talk客

  1. Talk客:共享单车风波四起,谁又将是最后赢家呢?
  2. Talk客:各取所需而已?谷歌这11亿刀是否物超所值?
  3. Talk客:安卓旗舰四面围剿,新iPhone能否成功逆袭?
  4. Talk客:6GB大运存手机遍地走,是刚需还是噱头?
  5. Talk客:靠脸吃饭成现实!支付宝“刷脸支付”商用,你怎么看?
  6. Talk客:年度最强安卓旗舰三星Note8来了,你准备剁手?
  7. Talk客:联想痛失全球PC第一王座 靠VR能扳回一城?
  8. Talk客:昔日大牌,归来已是小众!他们的出路在哪?
  9. Talk客:魅族PRO 7会是它的春天?联发科高端梦何时圆
  10. Talk客:国产品牌豪夺国内市场份额 苹果三星销量能否逆袭?

作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