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AI激活“蓝色粮仓”,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
联通AI不仅为搏海斗浪的远洋渔船保驾护航,也让下一顿海鲜来得更早、更鲜、更加可持续。
联通AI不仅为搏海斗浪的远洋渔船保驾护航,也让下一顿海鲜来得更早、更鲜、更加可持续。
0
科客点评:联通AI不仅为搏海斗浪的远洋渔船保驾护航,也让下一顿海鲜来得更早、更鲜、更加可持续。
阳江海陵岛畔,千帆竞发,万人涌动。随着“开渔令”吹响,为期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广东沿海各地浩荡开启新一轮耕海征程。
从“会”扬帆到“慧”耕海,从靠经验到靠算法,开渔的号角声中,联通AI不仅为搏海斗浪的远洋渔船保驾护航,也让下一顿海鲜来得更早、更鲜、更加可持续。
从会养鱼到“慧”养鱼:AI邂逅现代渔业
“金鲳鱼突然不吃料怎么办?”“弧菌病怎么防?”。“渔书”大模型后台界面上,渔民的提问以弹幕形式滚动。过去,这些问题要靠老师傅的经验、靠电话那头的专家,现在,只需一句语音、一张照片,AI秒回答案。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渔业团队,将52小类海量养殖条件、病害、投喂策略等数据“喂”给“渔书”大模型,经过强化学习与多模态微调,让AI大模型看得懂“鱼脸色”、读得懂“水情绪”。“渔书”大模型对养殖问答的准确率突破80%,相当于把一位资深渔业专家“装进手机里”。
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生产基地的高质量的图像、视频等多模态数据,大模型可深入分析和研究生产场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当系统采集到鱼类的生长图片、摄食状态以及水质、气象等数据时,便能及时监测养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模型一旦监测到异常摄食或水质波动,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同步推送至养殖户微信。“以前死鱼一大片才后知后觉,现在一条鱼打蔫就收到短信。”阳江市养殖户陈先生说。
从会养鱼到“慧”养鱼,从“望天收”到“看屏管”,中国联通把实验室搬进大海,把数据变作渔获,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联通方案”。
从“人工养殖”到“智能投喂”:AI赋能海洋牧场
海水养殖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每日需投喂两次以上,每个网箱投料一次需7~8人协作,且作业环境常年处于风浪之中,海上作业的危险性较高。伴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人手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海水养殖示意图(惠州海域深水网箱养殖)
为应对这一挑战,广东联通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形成联合创新体,进行智能化的养殖方面的探索,该创新体集成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视觉避障、自适应投喂算法,可实现“一人多船”远程管控。通过这一创新,原本需要4人工作10小时的任务,现在无人船仅需2小时即可高效完成,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正如养殖户陈先生所感慨:“以前人在船上晃到吐,使用无人投料船后,我只需把饲料倒进料舱,吹着空调就把活干了。”
从“靠经验”到“看数据”:AI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滴——滴——”
超强台风“摩羯”逼近阳江前夕,“粤水安”平台红色预警闪烁。AI监测发现,东平渔港2海里外一养殖网箱发生走锚,平台立即调度附近执法船,仅用23分钟完成拖带固定,直接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过去靠经验,现在看数据。”阳江市安全综合管理工作人员说。
中国联通在阳江市落地了广东首个市域级水上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融合海洋环境参数、作业条件、设备状态、作业人员情况等多维度数据,涵盖“人、船、水、港、 岸、岛、场”等水上安全重要领域场景,应用数字孪生、电子围栏等先进技术,统筹人防和技防手段,构建了船舶类型、事件类型、人员装备等41种预警模型,实现“感知—预警—救援”三位一体的水域安全闭环。截至目前,平台已陆续在江门、湛江、惠州、潮州、深圳、广州等地市复制推广。
“粤水安”平台界面
从“靠海吃海”到“知海用海”,从“汗水渔业”到“智慧渔业”,中国联通把AI融进了海洋的每一朵浪花。当数据成为新渔网、算法成为新罗盘,“蓝色引擎”正牵引着中国海洋经济巨轮驶向更深、更远、更智慧的蔚蓝。添加科客公众号kekebat,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注: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版权持有者对所转载文章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